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关注  >  正文

俄罗斯能源收入暴跌,中国的雪中送炭,给俄方打了一针强心剂
2023-02-10 19:52:06 老高评论

俄罗斯油气出口收入暴跌之际,中国的雪中送炭,给俄方打了针强心剂。来自《卫星通讯社》的消息显示,俄罗斯能源部日前宣布,中国与俄罗斯正式签署了中俄远东线路天然气协议。

据悉,该协议是两国签署的第二份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,根据协议,俄罗斯每年将从远东线路向中国出口最多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。该路线的起点是俄罗斯海参崴,终点是中国黑龙江,天然气来源地则是库页岛。


(资料图)

(卫星通讯社相关报道截图)

从表面上来看,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真不算多。中俄之间首条,也是目前唯一一条运行的陆地天然气管道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,其最大输气量为440亿立方米;而2021年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总量为1550亿立方米,其中一个“北溪1号”就占了近500亿立方米。

虽然这100亿立方米的量不多,但背后的战略意义很大,因为这100亿立方米天然气,大部分都将用两国本币结算。俄方之前公布的协议草案称,两国将鼓励在远东路线的天然气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——换句话说,人民币和卢布将逐步替代美元。

(人民币和卢布将逐步替代美元)

无独有偶。去年9月,中俄双方也曾达成一致,“西伯利亚力量1号”管道的天然气结算未来将使用本币结算,人民币和卢布五五开。

中俄在能源贸易中“去美元化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俄罗斯用出口能源获得的人民币,来购买中国的各种工业产品。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市场,而俄罗斯也获得了必要的产品和技术。以前俄罗斯用能源换回的是美元和欧元,与之对应的就是,欧美包括日韩的汽车,家用电器,电子消费品大量出口到俄罗斯,导致俄罗斯长期依赖西方的产品和技术。结果俄乌冲突一爆发,俄罗斯的汽车、飞机等制造业纷纷陷入危机。

(俄罗斯民航业依赖西方飞机)

现在俄罗斯能源换回大量人民币,与之对应的,就是俄罗斯市场全面转向中国。数据显示,中国去年的汽车出口同比增长54%,这一亮眼成绩单的背后,估计少不了来自俄罗斯市场的增量。

而且对于俄罗斯来说,这100亿立方米天然气所赚的钱,是实打实能花出去的,因为人民币是目前俄罗斯唯一能够使用的国际货币。由于西方制裁,俄罗斯手里价值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冻结,这些钱要么是欧元,要么是美元,俄罗斯一分钱都花不出去。在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唯一能够出售的,就是手里价值450亿美元的人民币储备。

(俄罗斯总统普京)

俄乌冲突才开始的时候,俄罗斯倒不用考虑这些问题,因为能源价格很高,俄罗斯可以实现财政盈余。但随着能源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回落,以及新一轮动员和军工企业的扩大生产,从去年11月开始,俄罗斯陷入了难以逆转的财政赤字,而从今年1月开始,为了缓解越来越严重的财政赤字,俄罗斯开始出售人民币储备。美媒预计,这些储备可以维持俄罗斯财政两到三年的财政平衡,前提是能源价格一直维持在目前的水平。

俄罗斯也很清楚,这450亿美元终有花完的一天,如果想要解决目前面临的财政赤字危机,“开源节流”才是关键。从目前的俄乌局势来看,“节流”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除非乌克兰立马投降;那么俄罗斯唯一能做的,恐怕只有“开源”。

至于俄罗斯如何“开源”,如何增加外汇收入,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,实现产业多元化升级,自然是根本答案。但时间不等人,局势更不等人,俄罗斯目前能做的,还是找到更多的能源买家,填补西方留下的需求空白——中俄远东天然气协议的签署,算是给俄罗斯的2023年“开源”工作开了个好头。

(中俄目前只有一条运行中的陆地天然气管道)

而对中国来说,远东线路的打通,更多的意义在于推动“能源多元化”。中国的能源进口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曾十分依赖中东和澳大利亚,而随着地缘格局日趋紧张,中国开始对能源进口结构进行多元化改革,而过去与中国少有能源合作的俄罗斯,则成为了“能源多元化”战略的受益方之一。

说实话,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的能源布局有所欠缺,在东方市场的选择上,曾一度故意让中日韩竞争,以便从中谋取更大的利润。结果导致中俄第一条石油管道2011年才正式投入使用,而第一条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才正式通气,而且输气量直到现在还没有达到峰值。如果俄罗斯能早点多建几条通往中国输气管道,能早点与中国一起“去美元化”,那么相信俄罗斯会在今天的全球博弈中主动很多,不至于现在这么手忙脚乱。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