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省中东部的安陆市,近年来大兴特色农业,涌现出不少蓝莓种植大户。赵棚镇51岁的叶小伍就是其中之一。
春末夏初,当记者驱车经过赵棚镇政府,从一处高坡顺势而下时,远处起伏的浅丘上连绵成片的蓝莓树渐渐映入眼帘。微风拂过,一簇簇如宝石般圆润饱满的蓝莓果实在繁茂的枝叶间若隐若现,令人垂涎欲滴。
车辆刚停稳,一位皮肤黝黑、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从不远处迈着大步应声而来,这便是叶小伍。
(资料图片)
赵棚镇曾是安陆市的经济落后地区,眼前的这片“蓝莓海”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地。
叶小伍在田间查看蓝莓长势。新华社记者田中全 摄
叶小伍成年后到外地打拼,在深圳一家公司做搬运工时得到了老板的重用,还当上了销售总监。后来,他自己单干,事业节节攀升。
但在外漂泊久了,叶小伍有时会站在高楼上,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陷入沉思,他会想起自己曾经离开的那座乡村,那是来自心底的呼唤……
2007年,一通来自老家的电话打了过来。叶小伍得知,安陆市正在招商引资,鼓励能人返乡创业,助力家乡发展。这份沉甸甸的邀请和多年来藏在叶小伍心底的想法不谋而合。他力排众议,果断做了返乡的决定。
然而,跨行从事农业并非易事。回家后,叶小伍注册公司,流转土地,探索发展花卉、苗木等产业,但成效都不理想。几百亩地的银杏树不见长,桂花树刚栽下就被大风吹倒了……叶小伍振兴家乡的雄心壮志一次次遭受打击。曾有人质疑他,说他“动静大、雨点小”。
转机在2013年到来,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到赵棚镇“把脉问诊”,指出该镇多为浅丘,且光照充足,土壤透光,建议叶小伍种植蓝莓等水果。这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决定,当时全国多地都有蓝莓种植区,市场竞争压力大,而湖北则基础薄弱,还没有成规模的蓝莓产业。
叶小伍的蓝莓基地。新华社记者田中全 摄
在专家的指导下,叶小伍找到了突破口。湖北地区水热条件比北方好,昼夜温差又比南方大,培育出的蓝莓品种个头大、味甜而且产量可观。此后,他积极争取相关农业扶持资金,购买优良蓝莓品种,引进现代农业设施,种植蓝莓的土地从300亩逐步发展到了3000亩。叶小伍主打鲜果,把蓝莓卖到了北上广深等地。他还推动农旅产业融合,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采摘游玩。
“我们亩产在1500至2000斤之间,每斤可以卖到45至50块钱。我们整个地栽蓝莓总共是3000亩,鲜果主要销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,全部是订单式的种植。”叶小伍说。
在叶小伍看来,一碗饭不能自己独吃,要懂得分享。蓝莓基地目前带动周边500多名村民就业。采摘期,工人日工资最高可达到450元。为了做好就业服务,他还为工人提供班车和免费的“营养午餐”。
村民正在摆放种植蓝莓用的圆筒。新华社记者田中全 摄
叶小伍不满足于现状,近年来,他把目光聚焦在提升蓝莓的品质上。2022年,在当地政府支持下,他计划建设大棚,用无土栽培方式扩大蓝莓产业。
叶小伍的号召力很强,他的这一计划,把赵棚镇的另一位“成功人士”——叶小伍的弟弟叶六从城市吸引了回来。
叶六上过大学,毕业后在广东发展,在一家公司做到了高管。“我上学离不开亲戚朋友的支持,家乡振兴有需要,我必须回来。”叶六说,他目前协助哥哥管理无土栽培项目,为此,今年还招聘了多位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。
4月底,新项目正在加速落地。基地里,村民们正忙着摆放装满椰糠基质的圆盆。“现在下苗,今年年底就能收获蓝莓,产量和质量都会有新的提升。”望着基地里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,叶小伍信心满满。
记者:田中全、方亚东、杨慕茜
编辑:王骁、袁亨瑞、张欢
制作:新华FM工作室
新华社音视频部
出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