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当前,拼多多平台的“数码家电消费季”、京东平台的“买贵双倍赔”以及淘宝平台的“击穿底价”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今年的“6·18”年中大促自四月起就开始预热,各大购物平台各出奇招,促销手段层出不穷,其中“低价策略”成为关键词。
在激烈的竞争中,保证商品的高性价比才能在年中大促中薄利多销,因此许多商家在低价策略上下了“大力气”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,往往希望在促销活动中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好东西。但遗憾的是,促销中“价廉物不美”的问题,总是备受诟病,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。
越是大规模的促销,浑水摸鱼现象越严重,加上一些消费者属于冲动消费,促销活动过后,一些商家就会迎来高退货率。曾有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统计,2022年“6·18”期间,一些服饰类中小卖家的退货率接近70%,进入12月,服饰类直播带货的退货率超过80%,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效果与图片展示有差距、产品品质较差。过高的退货率不仅损伤店铺的信誉,也会增加店铺的运营成本,造成商家利润的损失,甚至会导致商家口碑崩塌,得不偿失。
如今,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理性,心态更成熟、商品选择更务实,也更重视商品的实用价值。《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“进入2023年,消费者更加关注自我的小世界;愈加追求消费的获得感、价值感和意义感;理性消费、感性生活将成为消费的基本面”。因此,商家要准确把握顾客心理,满足顾客需求,切实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,保护消费者的消费热情,才有可能扩大商品销量,打造优质品牌。企业应该把大促当作提高用户体验、提升用户满意度的一次比拼,如果一味地追求销量而忽视质量,无异于堵死了未来发展的道路。
此外,“6·18”等促销活动也是一些“盗版品牌”和“三无产品”浑水摸鱼的时机,这些产品通过广告算法推送和网红带货达人推荐,混在正规商品中滥竽充数。部分用户被低廉的价格所吸引,难免吃亏上当,造成不好的消费体验。借促销之机以低廉价格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无良商家,坑完人后还可以换个“马甲”,换个地方继续忽悠消费者。对于这样的商家,平台显然应把好准入关,不能只管分成,不管品质、不看资质。电商平台更应借助“6·18”的契机,强化监管,避免让“图快钱”“换马甲”式的无良商家欺骗消费者,实现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促销活动是一把双刃剑,口碑的好坏对于商家影响深远。商家切莫短视,应努力提升质量,从而扩大品牌效应,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,打造自身优质品牌,实现与消费者的“双赢”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