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济南7月11日电题:从“用上水”到“用好水”——山东加强农村供水保障走访见闻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新华社记者高天
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东下洼村村民耿换果家,四方小院的一角,一根水管探出头来。拧开水龙头,清水汩汩涌出,耿换果喜笑颜开:“现在水压大、出水猛,洗澡不再用水泵,更不用担心随时停水。”
东下洼村有近300户村民,如今家家门前都安装了智能电子水表。“交水费再不用跑到镇上,用手机就行了。”东下洼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林说,“水质好了,烧水壶里几乎看不到水垢,喝着干净,用着方便,心里舒服。”
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东下洼村,一位村民用自来水洗菜。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
水质好不好,水源是关键。2022年6月,沾化区毛家洼水厂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投入使用。“我们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臭氧杀菌、活性炭吸附过滤,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、微污染,改善出厂水的综合品质。”滨州沾农供水有限公司经理张守国说。
滨州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潘清军介绍,今年滨州投资1.22亿元,实现全市7个县市区19处农村供水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,并在市级建成具备106项指标检测能力的水质检测中心,各县区建成具备43项指标检测能力的水质检测中心,农村集中供水的水质有了保障。
聊城市茌平区的东邢水厂距离水源地仅一路之隔。在净水车间,一排排深度处理设备发出轰鸣。“这里就像放大的‘滤芯’。”东邢水厂厂长甄曰振解释道,“水在混凝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后,还要经过超滤膜和反渗透膜处理,在水质检测达标后,才能通向千家万户。”
图为山东省聊城市东邢水厂的深度处理车间。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
“此前,农村供水是‘一个村一个样’,如今通过集中规模化供水,可以在源头提升农村供水安全。”山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修婷说,山东累计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659处(含管网延伸工程),覆盖农村居民超6000万人。
在枣庄市峄城区,龙泉庄水厂正如火如荼地建设。项目负责人王泊介绍,如今已完成输水主管道铺设,预计今年年底建设完成。“水厂建成后,将通过管道工程与现有农村管网衔接,实现城乡用水‘同源、同网、同质、同服务、同监管’。”枣庄市峄城区城乡水务局局长李玉伟说。
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龙泉庄水库水厂施工现场,工人正在搬运钢管。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
如果说水厂是供水管网的心脏,那么各级管道便是供水管网的毛细血管。近年来,山东不断打通输水“大动脉”,织密入户“毛细血管”,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1881处,提升了4.5万个自然村供水条件。
路面切割、管道焊接、管沟回填……在聊城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李奇村,几名工人正在将老旧的PVC管道更换为耐用的PE管道。“目前,李奇村已完成管道铺设3.2万米,安装水表300只,集中水表井35座。”聊城市高唐县水利局副局长梁承龙说。
这两年,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,一张连通乡村的水网在齐鲁大地覆盖延伸,让农村供水管理更加便捷高效。
图为聊城市阳谷县农村智慧供水项目现场。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
2022年,聊城市阳谷县启动了农村智慧供水项目,实现了从管网运行到20余万户村民用水情况的实时监测分析;滨州市沾化区搭建智慧水务平台,可随时查看各乡镇用水量、漏损率及每户用水异常情况等信息……在智能化平台的支撑下,从水源地、管网、联户表井到用户,供水运行状况一目了然。
从“用上水”到“用好水”,山东不断加强村内供水设施和管网更新改造,扩大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范围,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。“如今,山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、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分别达97.5%、87%,主要供水指标居全国前列。”山东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说。